全国统一24小时销售电话:1593737035715937370357

草编资讯News

当前位置:稻夫草编 > 草编资讯 > 草编新闻 >

种植技术:马铃薯脱毒及脱毒种薯繁殖技术

草编产品:草支垫,草袋,草帘,草绳 联系人:张经理 销售电话:15937370357 点击: 字号:

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病毒侵染进植株体内后,会逐代传递并积累,最终导致种性退化而大幅度减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采用生物技术脱除已侵染到块茎中的病毒,使之恢复原有品种的生长特性。

(一)脱毒马铃薯的增产效果及特点

1.增产效果

而同样的品种,经过脱毒和隔离繁殖后,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显著增加,比脱毒前至少增产30%~50%,甚至成倍增产。退化越严重,脱毒后增产效果越明显。

2.增产的原因

脱毒后的马铃薯,摆脱了病毒对植株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干扰,使植株生长旺盛,从而恢复了该品种原有的生长发育特性,也恢复了其增产潜力。据测定,脱毒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比退化株增加 33.4 %,光合生产率提高14%-41.9%,植株高度增加50%以上。

3.脱毒马铃薯的特点

脱毒马铃薯只是脱除了已经侵染进植株体内的病毒,但不能避免病毒的再侵染。换句话说,脱毒马铃薯在繁殖和生产过程中仍会遭到各种病毒的再侵染而重新退化。因此,在脱毒后的整个繁殖过程中都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延缓病毒的再侵染。否则,将失去脱毒意义。另外,不能利用脱毒商品薯作种子,因为商品薯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感染了病毒。这就是说,脱毒马铃薯是有“有效期”的,过了有效期就应淘汰。繁殖、生产代数越高,再退化的就越严重。

(二)脱毒技术

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1.茎尖剥离方法

将经消毒处理的幼苗材料置于解剖镜的承物台上,在40倍的目镜下左手拿镊子夹住植株,右手用解剖针由外向里逐层将植株生长点的小叶片和叶原基剥离掉,最后只保留带一个叶原基的生长点,大小约为0.1~0.2mm。用解剖针把生长点“切”下置于培养基上,封严瓶口放于培养室内培养。

2.茎尖培养方法

采用MS基本培养基,每升添加6-BA 2mg NAA 0.5mg,甘氨酸 2mg,盐酸硫胺素0.4mg,盐酸吡哆素0.5mg,烟酸0.5mg,肌醇100mg,生物素0.05mg。茎尖培养条件是,温度23~25℃,光照强度3000~4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每天16小时左右。在正常条件下,经过30~40天的培养可见到茎尖有明显的增长。大约3~4个月后就能长成小植株。

3.病毒检测

病毒检测的目的,是鉴定所获得的试管苗是否完全脱除所有病毒。

病毒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生物学方法,一种是血清学方法。目前血清学方法应用普遍的是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由于试剂盒上都有详细说明,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三)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1.脱毒基础苗保存技术

经病毒检测获得不带任何病毒的试管苗后,首先在试管内进行扩繁。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将其中一部分进行大量扩繁用于微型薯生产,另一部分继续保存。保留的这部分试管苗就是基础苗。在下一个切繁季节,取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扩繁,另一部分仍然保存。

所保留的基础苗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切段继繁。基础苗的培养条件为10~15℃、16小时光照、3000勒克斯光照强度。较低的培养温度可延缓植株生长,减少继繁次数。

2.试管苗快繁技术

试管苗快速繁殖是脱毒马铃薯种薯繁殖的第一步,只有繁殖出足够的试管苗,才能保证繁殖出足够的脱毒微型薯。试管苗快繁,可采用固体培养基,也可采用液体培养基。试管苗快繁步骤如下:

(1)准备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是Ms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20克/升蔗糖(可用普通白糖代替),pH值5.6,不加有机物和植物激素。

(2)茎节切段繁殖方法

茎节切段繁殖,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的基础试管苗,按茎节切段置于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个三角瓶内培养10~15个节段(罐头瓶可培养30~50个)。

培养温度23~25℃,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6小时/天。液体培养15~20天就可移栽。

(四)脱毒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技术

脱毒微型薯又叫脱毒原原种,要求在无病毒传播源的条件下进行工厂化生产。生产微型薯的首要条件,是防止病毒的再侵染。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是蚜虫,所以在繁殖原原种时,必须在严格隔离蚜虫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微型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栽植基础苗剪顶芽扦插,另一种是直接定植试管苗。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1.剪顶芽扦插繁殖技术

(1)培养基础苗 基础苗是指试管苗移栽到育苗盘中,长到一定大小后作剪顶、腋芽扦插用的。利用基础苗剪顶、腋芽扦插,可大大提高试管苗的利用率,降低培养成本。其方法如下。

首先应用1%的磷酸二氢钾和0.5%的尿素溶液将蛭石拌湿,使之达到用手握能成球,放下后能松散即可。然后装育苗盘,装至盘的2/3深,将盘面刮平。按7~8厘米行距,5厘米株距定植试管苗。

基础苗栽好后,将育苗盘摆放于铺有草炭(约3厘米厚)的培养架上。如果温室内温度高、光照强,栽苗后应适当遮荫,防止试管苗萎蔫。一般栽苗后的前几天不需要浇水。需要浇水时,应从育苗盘底下浇水。施肥方法是,在摆放育苗盘之前将三元复合肥撤施在草炭土上并拌匀即可。当植株长到一定大小时,应注意向幼苗基部培蛭石(相当于大田的培土)。

(2)剪顶、腋芽扦插 当基础苗长到6~8片叶时,先将顶芽带l片展开叶剪下,进行扦插。顶芽剪掉后,失去了顶端优势,腋芽很快就长出来了。5—6天后将腋芽留2—3片叶剪顶,再进行扦插。

为防止失水,应将剪下的顶芽浸入水中(用小塑料碗盛满水即可)。为促进扦插后早生根,可用30ppm生根粉溶液浸泡顶芽3~5分钟。扦插密度5×10厘米。

扦插后,只要温室内气温不是太高,光照不太强,扦插后不必进行遮荫。扦插后的培养和浇水施肥方法与基础苗培养相同。待幼苗长至3~4厘米高时,进行第一次培土(即培蛭石)。以后需培3~4次。如果扦插苗生长中后期,植株较高或有徒长现象,可喷施一次500ppm的矮壮素,来抑制植株生长,促进块茎膨大。

早熟品种一般扦插后60~70天左右,植株叶片开始变黄,说明植株已开始成熟。微型薯收获后,应根据大小进行分级。

2.试管苗直接移栽生产微型薯

目前生产中也常用试管苗直接栽于育苗盘中,或栽在防虫网室的育苗床上来生产脱毒微型薯。这种方法要求有大量的试管苗,比较起来其成本高于剪顶芽扦插。此外,试管苗直接移栽于网室的,要求管理条件比较严格,否则成活率将会大大降低。其优点是省去了剪顶、腋芽扦插的程序,有人认为,这样还可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移栽及管理方法与上述基础苗栽培和管理方法相同。技术要点如下。

扦插脱毒苗

用水将蛭石和好(手握成团但不淌水),铺在栽培槽内,厚度3~5厘米(因幼苗大小而定),刮平后栽苗。

开浅沟栽苗。株行距10×10厘米或10×5厘米。

幼苗大小以4~6厘米为宜

栽苗深度以1~2厘米为宜。大苗宜深,小苗宜浅。做到上齐下不齐。

栽后轻轻挤压。不要压得太结实,否则影响幼苗成活。

用喷壶适当喷水。

前5天之内保证苗床有足够湿度(95%以上)。

扦插苗管理

扦插苗成活后进行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混合液一次。

根据蛭石干湿情况浇水。一般情况下蛭石变松散时应立即浇水。蛭石水分含量应保持在手握成团而不滴水为宜。

植株长到8~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培土(蛭石);15~20厘米时第二次培土(这时可把植株基部弯成船状压入蛭石中以增加结薯层)。

植株徒长时,或株高达到30厘米时应进行化控,即喷50ppm多效唑或250ppm矮壮素来控制生长。

遇到连续阴雨天时,应喷500倍甲霜灵或克露、喷克药液防治晚疫病。

每7~10天喷一次防蚜虫的农药。

收获

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让植株自然落黄。如此期遇到阴雨天气,应及时拔掉植株以防止病害发生。

待蛭石干透后收获微型薯。

微型薯收获后按大小分级装袋。

(五)脱毒微型薯种植技术

1.春季种植技术

春季繁殖脱毒种薯要特别注意预防病毒的再侵染问题。早播种早收获避开蚜虫传毒时期,是保证种薯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因此,春季一般应采取保护措施进行微型薯的种植。保护设施有多种,本文以简单易行的阳畦栽培为例介绍微型薯的种植技术,其他保护设施的栽培技术可参照执行。

阳畦种植微型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适期播种:播种适期应根据品种的生育期来确定。一般早熟品种从播种到收获约95~100天,而阳畦薯的适收期是在4月底5月初。因此,播种期应从此向前推算95~100天,即在1月中下旬到2月初。

(2)种薯催芽:如果微型薯没有通过休眠期,则需要提前进行催芽。催芽时间的早晚依贮藏温度及种薯打破休眠状况而定。贮藏温度低,催芽时间应早;温度高,可晚催芽。一般情况下,应提前25~30天催芽,即在12月底1月上旬催芽。

催芽温度以15~20℃为宜。催芽时湿度不宜太高,否则容易引起腐烂。适宜的播种芽长为1~1.5厘米。

(3)播种技术:

播种密度:由于秋季宜采用整薯播种,所以阳畦繁种必须加大播种密度以生产出小型块茎。适宜密度因微型薯大小而定,重量1克以下的微型薯密度为10000- 12000株/亩;1~1.5克的种植密度9000~10000株/亩;1.5~3克的种植8000~9000株/亩;3克以上的种植6000~8000 株/亩。每垄播种双行,垄距60~80厘米,小行距15厘米,株距15-18厘米。南北行播种。

培土:培土厚度3~8厘米依薯块大小而定,薯块越小培土越浅。

施肥浇水:一次性施足基肥,生长期间不再追肥。每个阳畦应施500公斤腐熟好的有机肥,5~10公斤三元复合肥,2.5~5公斤硫酸钾。施肥方法是一半有机肥撤施,另一半沟施,化肥沟施。

由于阳畦生产中,外界气温非常低,所以不宜进行土壤表面灌水,否则会降低地温,影响出苗。如果播种前土壤不是太干,不要浇大水造墒,而是在播种时开沟浇水,水渗下后播种。

(4)阳畦管理播种起垄后,首先盖好地膜,以利于保墒、提高地温,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然后担上竹竿并覆盖薄膜。膜的周围要用土压严。出苗前的主要管理工作是揭、盖保温覆盖物(草苫、麦秸、玉米秸等都可用作保温材料)。要注意早晨早揭,只要太阳能照到阳畦上,就应揭掉覆盖物,使苗床接受光照;晚上适当早盖覆盖物,以减少阳畦内热量散失。

开始出苗时(幼苗顶土),于晴天中午揭开薄膜,将地膜撕开小口,扒出幼苗并将根周围地膜用土封严。此后应注意保持薄膜清洁,以保证其透光性能好。如果阳畦内气温升至28~30℃,应注意适当揭膜通风。4月初以后应加大通风量。生长中后期要适当浇水。此外,在加大通风量的同时应注意及时喷药防治蚜虫和其他病害。

(5)适时早收 为保证种薯不被病毒侵染,应于田间出现蚜虫之前收刨,最迟在出现蚜虫5~7天之内收完。在中原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初收获。

2.秋季种植技术

(1)播种时间 7月底到8月上旬播种,以立秋前后为宜。海拔较高的地区或山地可适当早播,气温高的平原地区应适当晚播。为防止蚜虫传播病毒,应覆盖防蚜网棚。

(2)播种方法

催芽 如果种薯未通过休眠,应于播种前30天进行催芽。首先用5 ppm(根据种薯通过休眠期状况确定赤霉素浓度)赤霉素浸种5分钟,控干水后进行催芽。芽长1~2厘米左右时进行炼芽,准备播种。

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6000~7000株/亩,根据薯块大小而定。实行双行栽培,即每垅种植2行,垅宽80厘米,小行距15厘米,株距25厘米。

浇水造墒 播种时土壤干旱的话,应先开沟浇水再播种(以浇井水为好)。

播种深度 首先按行距开3厘米浅沟,再按株距播种,培土厚度5厘米(种块以上)。

(3)管理措施

适当遮荫 秋季播种时正值高温季节,不利于微型薯出苗。因此播种后应适当进行遮荫。可采用搭凉棚的办法遮荫,也可在垅面上覆盖麦草或玉米秸等遮荫。

防止田间积水 播种后遇到下雨天气应避免田间积水,否则易导致种薯腐烂。做到田间排水通畅。

注意浇水 播种后土壤干旱的话,应及时浇水,直到出苗都应保持土壤湿润。在久旱不雨时,垅土受烈日暴晒,温度过高,这时更应浇水,最好浇灌井水,尤其不能浇被病菌污染过的水。这是秋作保证种薯安全出苗的关键。

加强肥水管理 秋季生产中一般不会出现徒长现象。因此,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只要在前期能够促使植株正常生长,就能获得高产。为促进植株生长,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出苗后每亩地施二铵1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

及时中耕培土 由于播种时覆土较浅,所以出苗后应抓紧及时培土。每次浇水或下雨后都应及时进行中耕,并结合中耕培两次土。第一次在植株4-5片叶时进行。第二次在植株25厘米左右时进行。培土方法与春季相同。

防治蚜虫 出苗前及时覆盖防虫纱网(40~50目纱网),出苗后立即打药防治蚜虫,以后每隔7天打药一次,连打2~3次。

不要喷施多效唑等植株生长调节剂,以免影响下一季种薯的发芽。

(六)脱毒种薯繁殖技术

由脱毒微型薯长出来的种薯一般叫做原种,有人把它叫做原种一代。原种经过繁殖后可以直接用于大田生产。隔离条件好的情况下,原种可经过两代繁殖后用于大田生产。原种及生产用种的生产也可于春秋两季进行。其技术要点分别如下。

1.春季繁殖技术

为了保证种薯质量以及秋季播种时能正常通过休眠期,春季繁殖种薯也需要采用阳畦、塑料大棚等保护地栽培技术。阳畦栽培技术要点与微型薯栽培相同,塑料大棚栽培需要采用三膜覆盖技术,早播种早收获。播种期为1月中旬到2月初。播种密度8000~10000株/亩。于4月底5月初收获。其它管理技术与大棚商品薯生产相同,但要注意防治蚜虫和晚疫病。如果生产量大而且市场上商品薯价格比较理想,收获后可将个头大的薯块作为商品薯处理,留下大小适中(20-60克)的作种薯。

2.秋季繁殖技术

秋季繁种要求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1)适期晚播:秋季播种时正值高温多雨时期,如果播种偏早,播后下雨,就会导致大量烂种,造成缺苗断垄而影响产量。一般于立秋前后播种比较适宜。

(2)整薯播种:在高温季节播种,种薯切块后很容易遭受各种茵的侵染,使种薯大量烂在土中。因此,生产中不宜进行切块播种,而应该采用小整薯播种。种薯最好为25~50克。种薯过大,浪费比较严重.这就要求春季有意识地生产“小薯”。

(3)“地上”播种:为减少因雨后田间积水而造成的种薯腐烂,可以采用浅播种的办法,即所谓的“地上”播种。方法是,按行距开3~5厘米深的浅沟,施好种肥并与土壤掺匀后播种,最后培土起垄。一般采用80厘米的大垄播种双行,种植密度6600株/亩。

(4)施足底肥:施肥种类和数量与阳畦栽培相同。

(5)拔除病株:在高世代种薯田中有时会出现感病植株,这是种子田的最直接毒源。这些病株可通过蚜虫、田间管理中的相互接触摩擦等途径,将病毒直接传给周围健康植株,使病毒蔓延扩散。因此,当田间发现病毒植株后,要及时拔除病株。

(6)喷药灭蚜:出苗后田间仍会发生蚜虫,因此应勤观察,一旦发现蚜虫,立即喷药防治。最好在出齐苗时就喷一次药预防,这样用药量小,效果也好。

(7)适时收获:生产中一般于初霜过后收刨。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网站地图
草编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草编产品
草支垫 工程帘 草棒 大棚草帘 草袋 草绳 草片 草把子
草编资讯
草编动态 草编新闻
草编知识
联系我们
其他

草编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销售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联系您!

你的姓名

手机/电话:

所在城市:

产品咨询/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