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24小时销售电话:1593737035715937370357

草编资讯News

当前位置:稻夫草编 > 草编资讯 > 草编新闻 >

千年如斯的虹霓村

草编产品:草支垫,草袋,草帘,草绳 联系人:张经理 销售电话:15937370357 点击: 字号:

虹霓村位于县城东部的虹霓河谷深处,距县城约45公里。村对面的半山腰就是长安高速公路,村西2公里处是著名的通天峡景区。

  虹霓村坐北朝南。背靠紫峰山,村西及西北有兔耳山,帅盔山、双鸟峰相拥,村南及西南则是油道闯、水晶坡、笔架山、缝山相护,唯东南山涧狭缝与外界相通。虹霓河把村一分为二,这独特的藏风聚气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其特有的温和湿润的半干旱小气候,成为太行山巅平顺境内的“小江南”。

  湿润温和的“小气候”使这里适宜小麦、玉米、谷子等多种农作种植生长,盛产喜温好光的大红袍花椒和柿子,各种中小药材遍布山野。农事一年两季间作,让这里的村民较为富庶,成为自给自足的农耕之地。

  虹霓建庄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落。村西的明慧大师塔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背面嵌一方海会院明慧大师塔碣记载:明慧大师塔创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即公元932年。海会院遗址出土的一截八棱经幢,其落款为“乾符五年“仝立”,从这些石刻碑记中可以确定最晚在唐乾符五年,即公元878年虹霓村已具相当规模。尚要说始建村,似乎还应再向前推几百年了。村中寺庙众多,遗址遗存遍布,民居保存完整,多为明清时代建筑,其装饰精美,雕琢精致,人为历史厚重,传承精准到位,去年经过挖掘整理申请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抢救工程。

  千百年来,中原和天脊上党唯有“太行八陉”可通,“太行八陉”之一的晋豫古道就沿虹霓河南岸逆流而上。无论从其地理环境,还是空间位置都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极佳选择,惊叹祖先眼光精到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积淀于此的人文文化的玄妙。

  虹霓村以虹霓河为界,分为北庄和南庄两部分。北庄以民居为主,古宅大院错落有致。南庄是由晋豫古道衍生的商贸区,店铺商号杂以民居,宽疏相宜。旧貌早已毁损,现存多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凌空俯瞰,北岸居民布局酷似一只待翔的九尾凤凰,南岸“新区”则犹如一尾八卦阴阳鱼,仿佛预示着虹霓的吉祥富庶;再看街巷,北岸主街巷形成一个规整的倾斜“王”字,南岸则是一个“日”字,“王”、“日”隔河相望,成为人丁兴旺、贸易兴盛的“旺”字。更为难得的是清道光十年四月十二日的《创修上下街碑记》,不但较为详尽地记述创修上下街及捐赠情况,而且就创修上下街碑本身而言,也是极为罕见,实为难得的。

  村中寺庙古院建筑遗产丰富多样,时代久远,有的原汁原味保存完好,极为珍贵。村中原有大小庙宇26处,现仍有8处可见。

  贯穿东西的上街是主街,一街担四庙成为其特色,街的最北端是创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的明慧大师塔,方形单层亭阁式石塔,塔通体高9米,塔基石砌方形,上置须弥座,束腰部分每面各雕四个壶门,内雕石狮,此塔纪年确切,雕造精美,保存较为完好,为研究当时石雕和石塔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沿街向东就是平顺境内创建较早的寺院之一——海会院遗址了。据《潞州紫峰山海会院明慧大师铭记》的记载推断,此院在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已存在,民国版《平顺县志》载藏梅寺在虹霓村,西有石塔高峙,可见在康熙二十八年至民国二十九年间,海会院已不存在,改建为藏梅寺了。解放后,1958年藏梅寺正殿被拆除,1995年残余建筑被拆除,在原址改建为虹霓小学。

  再向东走为五道爷庙,庙为本世纪初在原址上新建的;再向东是土地庙,土地庙创设年限不祥,庙前的重修碑记记载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址重修的情况;最东边的即关帝庙,该庙坐东面西,东西宽7.6米,南北长19米,虽然其创建年代不祥,但从现存遗建看均为清代遗构,五檩前廊式构架,单檐硬山顶,东耳殿前有石碑一通。记述了大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修该庙的情况,庙的对面即戏台。殿前石柱上镌刻“红面绿袍浩气悠悠陶武庙,丹心赤胆精忠耿耿对青天”是对关圣帝的赞誉,也是村民的向往。

  以村为中心,村东南笔架山脚下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庙,创建年代不祥。1966年“破四旧”时遭到破坏,1997年村中善人捐款筹粮,在原址重新修建,现在看到的是1997年重修之庙;在村东北山坳里有一座山神庙,原创不祥,现在的庙宇是1996年重修;村东南虹霓村口龙王滩上有座龙王庙,碑刻记载了1992年重修情景;虹霓河东岸是娲皇宫,碑记可觅其初建于唐贞观年间,屡有扩建,正殿七间,娲皇宫六间,西一间则是马王殿,大清时改叫大龙王庙,建筑悉遭破坏,现遗址上已建成村委办公室,弥足珍贵的石碑也做了房屋的地基石了。

  说到虹霓,不得不说虹霓河谷的水磨。水磨坊修造年代虽无从考证,但据《平顺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河源三窟并出,粗如桶口,水势甚旺,在虹霓村能打动水磨十三盘,后因业磨者与西山土人生气,被西山土人塞其二,而水始衰,水磨亦少。据传,很早以前,虹霓河畔水磨有24盘,仅虹霓村就有13盘之多,因磨使虹霓留下了上磨、下磨、西磨等地名,遗憾的是如今时过境迁,磨坊大多不复存在,水势也大不如前,唯有河谷东端断崖处尚存五十年代所建水磨一盘,也弃而不用了。

  虹霓是唐代前形成的古村落,不但民居保留完整,且独具特色。总体上看,分为北岸居民区和南岸商贸区,就是北岸居民区又是上为洞穴居民区,下为四合院居民区。从时间上看,洞穴居民区为最早,四合院次之,商贸居民区最晚。

  沿着石砌的街巷拾阶而上,来到紫峰山脚村的最上边,就是洞穴居民区了,这也是最早居人之所。山脚下一个大石窟,人们因陋就简,偌大的石窟被一堵堵石墙分成几个石屋,酷似我们今天的单元房,有厨房卧屋功能之分,一般最前是无门敞口的厨房,利于炊烟疏散,厨房靠石壁处有石砌灶台,地板是一整块高低不平的石板,早已打磨得铮光瓦亮,屋顶也是一整块穹窿形的大石板,烟熏火燎的乌黑油光的底色间以泛灰的斑斑点点,这类民居虽然年代久远,但装饰不多,以适用便捷为主。

 

  顺紫峰山余脉向下,上、下街两侧是居民区的主区,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四合院,五裹三、七裹五规整讲究,装饰精致,是标准的中国北方居民建筑。其院落有一进一院,一进两院或一进三院式,石头成为当地的主建材,青石层层垒砌,石与石丝丝相扣,庄重大方,质朴厚实,是一大特色。院落均是青石铺地,干净整洁,建筑多为两层楼房,刘文则大院、桑喜栓大院、刘计栓大院、王六则大院是当地院落的典型代表。

  门楼是院落的脸面,村民习惯叫门脸儿。虹霓村的门楼均比地面高出几个台阶,各个时代的均有,虽形制不一,但大多青石砌门垛木制门上间有铺首和疱钉,迎风石雕凿繁简相宜,简得大方,繁得细腻,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门匾是门楼必不可少的饰件,真、草、隶、篆各种字体杂陈,写景状物言志抒情充分表达了家人平安富贵的美好祈愿。进入门楼迎接你的首先是照壁,虹霓村的照壁有独立式和依墙式两种,有石砌、砖垒和坯垒,但大多简陋粗放,装饰雕刻不多。窗是建筑物的审美中心,成为房屋的“心灵”,中国传统建筑往往把精髓集中于窗上,虹霓大院房屋的窗户种类相对单一,窗棂雕饰以简洁大方为主,以团花锦、古钱锦、方格纹一马三箭纹等吉祥纹样为主,寓意多财多福、事事如意。墀头集中体现砖雕艺术,装饰图案大多是福、禄、寿、耕等字。间以四周饰以梅兰竹菊、牡丹、卷草、多子瓜果等图案,也有以鹤、鹿、麒麟、凤凰、猴子、马、蝙蝠等利用谐音寓意明确的动物图案表达主人高雅的志趣和追求,在雕刻艺术上,不乏细腻,造型精致的精品。

  南岸的院落多是商贸大院改建而成,虽规整,面积相对较大,精品不多,但院院有故事,屋屋寓传说也是另一种韵味。

  解放后的虹霓创造了多个平顺县第一,成为著名的村落。

  平顺县第一个水电站——虹霓村水电站,1955年时任不兰岩公社党委书记的张玉科、主任张成德,多次深入虹霓实地考察,并聘请专家勘测,决定在虹霓断修建平顺县第一座试验水电站,1955年冬正式开工,1958年一座装机容量284瓦的水电站建成正式投入运行,300余户村民照明用上了电,1959年又建成了第一座粮食加工厂。1975年8月电站被洪水冲毁后,又扩建为装机容量50千瓦的水电站。

  平顺县第一个广播站,1960年6月,申九江、耿改珠、利用电站的电力,创建了广播站,广播站就设在耿建和家里,耿改珠为广播员。1968年迁至虹霓村的下磨处,增加工作人员李成周。1970年始迁至县城。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播音员用当地话播音,便有了一个笑话:每当开始广播,播音员把“平顺人民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说成“平顺人民拐不转现在开始广播”村民在谈笑中却体会到了亲切。

  倒虹工程万福渠,1958年省劳模王三毛,带领全村群众修建了万福渠。渠全长12.5公里,可灌溉沿河2200多亩耕地。1980年,在省委扶贫工作队帮助下,经过全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了1500余米的高灌倒虹设施,灌溉山地240余亩,为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虹霓村人为历史厚重,手工艺传承源远流长。传承方式多以家族式,传承中注重工艺技巧,纯朴自然,力求原汁原味,手工粉条、手工烧饼、土榨花椒油、手工纺织、手工编织等均在虹霓可见。民间艺人不但手艺精巧,而且队伍有壮大之势。手工粉条以当地盛产的红薯为原料,将其洗净打浆,冲刷筛粉,打芡和面,即可下粉条了,下粉条是个技术活,非有经验懂行者不能掌勺,粉条出锅后冷却冰冻,温水洗融即成成品了,手工粉条粗实有嚼劲,滑溜耐煮,自然纯香,深受当地人们喜欢。尤其是以粉条做出的皮碴,色泽清透,筋道香辣,人吃人爱。村民赵东生、赵移生、赵国生、赵国文、李太平当是此艺的行家里手。

  烤烧饼,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烧饼从选料开始,当选上好面粉,温水和面,和到“三离”(离盆、离手、离案)为止,搓条按饼上料后,即入锅烘,半熟时再入炉壁烤,烧烤时火候要掌握好,火大易焦,火蔫夹生,烤出的烧饼香脆可口,现年六十多岁的赵春雨还在兜售这千年手艺。

  土榨花椒油是将花椒籽粉碎、做饼、加箍、上盘、加压后,清澈的油即可出。手工纺织是最繁琐之活,总的说是纺线和织布两道工序,纺线就有纺线、拐线、浆线、络线和引线六道工序。这些完成后才可上机织布,织出的布当地人称为粗布,粗布染色上花才可成为人们做衣的布料。编织在当地主要有荆编和草编两类,荆编以山野的山桃荆条枝为材料,将其退皮晾晒即可编织各式各样精巧的物件,草编是将玉米皮筛选挑拣出皮长,柔软的内心皮,先编条再围成自己所要的花样翻番的草垫、草笼、草筐等。

  四股弦、转灯更是千百年来虹霓人自娱自乐、自编自导的精神享受,是他们在本村重大节日和秋收之后欢庆丰收时的活动。尤其是其中的转灯,每年元宵节家家挂灯、提灯、转灯按“福”、“禄”、“寿”、“禧”摆成迷宫,十分壮观,庆祝上年丰登,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家平安,据说转灯习俗起源于2000多年前东汉时期,可谓悠悠古远。

  童谣更是虹霓人智慧的结晶,口耳相传,流传民间,其言简意赅,韵律流畅,朗朗上口,诸如《上南台儿》、《扛大刀》、《杨家庄》、《麦金锁》、《拉大锯》等成为村人耳熟能详的曲儿。“拉拉锯,扯扯怀,姥姥家门前搭戏台”的《拉大锯》是村妇哄小孩时常念的小曲儿。

  虹霓村,一路走来,给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网站地图
草编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草编产品
草支垫 工程帘 草棒 大棚草帘 草袋 草绳 草片 草把子
草编资讯
草编动态 草编新闻
草编知识
联系我们
其他

草编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销售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联系您!

你的姓名

手机/电话:

所在城市:

产品咨询/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