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咨询

全国统一24小时销售电话:1593737035715937370357

草编资讯News

当前位置:主页 > 草编资讯 > 草编动态 >

防寒保暖草帘,补在立冬

草编产品:草支垫,草袋,草帘,草绳 联系人:张经理 销售电话:15937370357 点击: 字号:

晓霜浓厚的深秋,当人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忙碌和喜悦中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一阵阵的北风开始袭来,忽冷忽热的多变天气,宣示着季节的即将转换。在满空凝淡、寒色侵衣之时,立冬悄然而至。
冬季开始的标志
立冬时间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十月,阳历的11月7、8日,它是进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广泛流行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歌中唱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立冬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冷,草木凋零,蛰虫潜伏,万物收藏。农业生产上,较为暖和的江南、华南地区要抢种冬麦、油菜,较为寒冷的北方地区要浇地保墒,为农作物过冬做准备。
立冬习俗
由秋入冬的转折期,是一年中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秋粮入仓,劳作已罢,是人们酬谢神灵、庆祝丰收的重要时期;但另一方面,北风频袭,天气渐寒,人们要渐渐适应寒冷,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多是和祭祀、饮食健康以及筹备过冬物资密切相关的。
迎冬和祭祀
古代皇帝在立冬这天,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北郊,进行迎冬之礼,并赏赐君臣冬衣、抚恤孤寡。到汉代,立冬日迎冬的礼制继续保持,《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立冬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皂,迎气於黑郊。礼毕,皆衣绛,至冬至绝事。”
 
除了迎冬,立冬这天还要祭祀神灵,但祭祀的神灵在不同朝代并不完全相同。
 
据文献记载,早在周代,立冬日祭祀土地神已是礼制。到唐代,立冬日祭祀的神灵更多。《唐六典》中记载:“立冬之日祀黑帝于北郊,以顓頊配焉,其玄冥氏、辰星及北方三辰七宿并从祀。”并且,“立冬之日,祭北岳恒山于定州,北镇医无闾于营州,北海及北渎济于河南府,各于其境內,本州長官行焉。”可见唐代立冬这天,不仅天子有祭祀,一些地方官员也要奉命进行一定的祭祀。
 
宋代立冬日祭祀的神灵也有多个。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记载:“立冬日,朝廷差官祀神州地祇、天神太乙。”地祇即地神,也叫土地公,天神太乙是北极星君。一直到清代,文献中还有立冬日祭祀的记载,可见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立冬日祭祀一脉相承,形成了悠久的传统。
 
 
立冬吃补
    冬季是养生保健的好季节,人们在立冬时节通过饮食、养生保健可以补充身体营养,为度过寒冬做准备。很多地方会在立冬日进行“补冬”,做法大多是宰杀鸡鸭或用猪肉炖煮食用,有的会在肉里加入中药进补。北方有的地方在立冬日吃饺子。饺子包含有时间转折、更替的意思,而立冬正是秋冬季节的交替时候,人们看来吃饺子是合宜的。冬至这天的饺子,有的馅还很特殊,比如天津在立冬这天吃倭瓜饺子。
 
山西、陕西一带在立冬日流行吃糕。糕用小黄米和黍子面,可做成炸糕、煎糕、面惺糕等多种。俗话说“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糕的特点是耐饿,同时也便于储存,在寒冷的北方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在南方一些地区也有立冬吃糕的习俗,如在闽南地区,立冬日人们会用糯米、白糖、花生粉等做麻糍糕。
 
 
 
立冬日的饮食习俗,各地并不相同,多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人们的饮食传统和口味爱好,形成了各地立冬日特定的饮食习俗。比如江苏苏州传统风俗是立冬吃咸肉菜饭,而北京人在立冬喜欢吃荞面。潮汕人讲究在立冬日吃甘蔗,说是可以保护牙齿。汕头市民在立冬日会吃莲子、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做成的炒香饭,无锡人在立冬这天流行吃团子。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节气的吃,似乎更多地带着谨慎的、庄严的神圣感,像是进行了一次丰盛的食物通过仪式,流露出对寒冬的畏惧和无奈的坚强,寄托着生存下去的莫大希望,也有着庆祝丰收、酬谢劳作的意味。
筹备过冬
    立冬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筹备过冬物品。古代严峻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艰苦生活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中生发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当丰收的欢乐刚过,伴着那寒冷的北风吹起的,就是对漫长冬天的深深忧虑。《诗经·豳风·七月》里那句“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道出了千百年来穷苦民众的哀叹。这个时候,就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才能平安度过寒冬,盼得来年春暖花开。
 
在古代,朝廷会在立冬时候给官员颁发一些过冬物资。晋崔豹《古今注》记载,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宋代陶谷《清异录》记载:“唐制,立冬进千重袜。其法用罗帛十余层,锦夹络之。”但赏赐毕竟只是少数人的福利,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过冬还需要自身进行认真筹备。
 
窖藏蔬菜
 
冬天里万木萧条,蔬菜难得,要想在冬天里有蔬菜食用,需要在立冬时候采取措施进行保存。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中记载了立冬日人们挖菜窖储存白菜的情形:“立冬出白菜,家有隙地,掘深数尺,用横梁覆以柴土,上留门以贮菜,草帘盖之。俗以豆腐为白虎,白菜为青龙,遂曰青龙入洞。梯以出入,不冻不腐,此乡村之法也。” 这种窖存蔬菜的方法,在近些年大棚蔬菜兴起之前,在北方广大农村地区是普遍存在的。
 
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构建着生活的基本状态。在物质条件极为有限的古代社会,吃饱饭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追求。当今天我们再不用担心冬天没有蔬菜食用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古人的艰辛和不易,也很难想象立冬日那未雨绸缪的忙碌。
 
扫疥
 
过去冬天里人们洗澡洗衣服不方便,疥虫、跳蚤等寄生虫容易繁殖,皮肤病也容易流行、传染,清洁卫生成为生活中一个难题,所以立冬日的“扫疥”习俗是非常有必要的。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中就记载:“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芥。”民初胡德编著的《沪谚外编》也记载:“立冬日,以菊花、金银花、香草,煎汤沐浴,曰扫疥。” 在立冬天气乍寒还不算太冷的时候,人们提前进行清洁卫生,把身上的寄生虫消灭,无疑是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立冬的傲霜芙蓉
立冬时节正是艳丽的芙蓉花盛开的时候。人们一般说的芙蓉是木芙蓉,它是一种落叶灌木,花有红、白、黄三色。十月寒霜中开放的芙蓉花,因其不畏严寒、不与百花争春的特性,被人们赋予特立独行、乐于奉献的高洁品格。宋代杨万里诗歌里写到:“染露金风里,宜霜玉水滨。莫嫌开最晚,原自不争春。”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也说它“淸姿雅致,独殿众芳,秋红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关于芙蓉花,还有美丽神奇的故事。五代时“孟后主于成都四十里罗城上种此花,每至秋,四十里皆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据说这是因为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特别喜欢芙蓉花。在近代王叔晖笔下的花神中,十月芙蓉花花神就是花蕊夫人。当然,也有人认为芙蓉花花神是谢素秋、石曼卿、飞鸾、轻凤等人。在晚清吴友如笔下,芙蓉花花神是谢素秋,而俞樾则认为石曼卿是芙蓉花男花神,飞鸾、轻凤为女花神。石曼卿是北宋真宗时候的大学士,喜欢喝酒,世人称之酒仙。传说“石曼卿去世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我今为仙,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共游。’不诺,忿然骑一素驴而去。” 
 
芙蓉花花神谢素秋,吴友如画
 
立冬处在秋冬季节的交替时候,严峻的寒冷渐渐逼近,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影响。无可奈何的物候变迁里,人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自然时令在心灵的敏感反应,其中包含着五味杂陈的人生滋味,也宣泄着喜悦和悲苦交织的生命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网站地图
草编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草编产品
草支垫 工程帘 草棒 大棚草帘 草袋 草绳 草片 草把子
草编资讯
草编动态 草编新闻
草编知识
联系我们
其他

草编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销售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联系您!

你的姓名

手机/电话:

所在城市:

产品咨询/留言内容: